银广夏事件后果及影响:财富亏损、监管加强和市场信心恢复
银广夏事件后果及影响:财富亏损、监管加强和市场信心恢复
目前银广夏事件对于上市公司业绩影响相对有限,具体如下:
首先我们来看银广夏的经营情况:
2018年1月,公司发布公告,披露2017年中报,2019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468.54亿元,同比增长14.94%;净利润12.02亿元,同比增长18.47%;扣非净利润1.46亿元,同比增长17.84%。
尽管2018年财报披露是银广夏进行业绩回溯调整的时间窗口,但在2018年银广夏盈利出现了大幅回落。同时,在2016年公司业绩大幅回落的情况下,2018年第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19.50亿元,同比下降15.13%;净利润-8.57亿元,同比下降11.02%。
银广夏自2018年三季度首次披露盈利的业绩出现大幅回落,主要是由于今年以来公司高管宣布将减持计划延长至2019年12月31日,而大部分高管在新的一年减持将引发市场对于公司盈利能力的担忧。
按照银广夏披露的2018年三季度财报显示,银广夏净亏损8.99亿元,同比增长12.07%,基本符合预期,基本符合预期。从该公司的盈利能力看,其去年第四季度的扣非净利润为5.08亿元,同比增长45.89%,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1.63亿元,同比下降33.33%。
对于今年以来的业绩,业绩回落,投资者最为关心的莫过于银广夏是否面临退市的风险。事实上,银广夏去年经历了一次非经常性损益。由于公司股票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今年4月22日,银广夏发布公告称,其因2017年涉及的涉及国有股权变更的事项,已向银广夏股东及公司控股股东分别提出延期上市的申请,但未能获得股东大会批准,从而宣告公司无法在法定期限内披露2017年年度报告。
一方面,经历了2017年、2018年三季度财务造假,银广夏2017年净利润也同比出现下滑。2017年、2018年,银广夏分别实现净利润7.63亿元、2.06亿元,同比减少91.93%、46.81%,2016年、2018年、2019年一季度银广夏出现减持,由于投资者忧虑公司股价可能存在较大风险,因而在2017年、2018年半年度出现减持。
另一方面,今年1-4月,由于玻璃企业在房地产行业普遍出现风险,该公司股价曾从3月20日的7元左右一路下跌至4月25日的5.84元,当时银广夏的净资产仅有419亿元,在短短两个月内,公司就蒸发了近一半。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