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降准政策的效应分析与展望

全面降准政策的效应分析与展望

全面降准政策的效应分析与展望

降准:是在传统意义上对银行的基本贷款利率进行进一步下调,亦是本次降准,而非传统意义上的“救市”。

货币政策收紧:在上次降准当天,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进行了一次适度的下调,由现行的10个档次降为8个档次,以支持中小银行补充资本,缓解中小银行的资金压力。货币政策加大对冲实体经济的“供给侧改革”,将进一步完善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加大对优质资产的“培育”。

央行货币政策稳健中性:流动性依然偏松

货币政策趋松对经济的支持力度降低,而降准在操作上则是对于通胀的更加友好。央行一方面,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另外一个方面,降低公司融资成本。央行将重点从利率、汇率两个方面予以支持,对于小微、民营公司和部分地方政府债等有一定程度的置换,这将支持小微公司的融资成本下降。同时,央行在此前宣布定向降准后,未开展逆回购操作,侧面验证央行对宏观经济的信心不足。从政策角度看,政策仍然是稳健中性的,降准或是较稳的,而且“逆回购”利率仍然偏高。央行也在此前公布的央行资产负债表分层后,仍未开展逆回购操作。

综合来看,降准利好消息对于市场的扰动将有所弱化,货币政策“稳字当头”的效果将显现。随着近期资金面的进一步宽松,降准利好的消息会逐步淡化。市场下行压力将逐步减轻,且国内外疫情的持续,对于实体经济的提振作用也将逐步显现。

市场风险偏好回升,央行仍会继续保持偏宽松的货币政策,利率仍会偏低。当前,市场的风险偏好是偏好的重要支撑。央行坚持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保持货币政策稳定,避免因为经济短期下行,出现利率倒挂。近期,受疫情和经济恢复影响,全球金融市场整体风险偏好回升,股市出现下跌。此外,从央行相关业务执行报告看,总体上,我国经济增速与去年底持平。

受宏观面预期转弱的影响,市场对利率债的需求将下降。供给侧改革的目的是使金融机构的资金更加多元化,但是对利率债的需求更加迫切,金融机构的资金需求从银行贷款、短期融资等非抵押贷款转为长期融资。根据历史经验,非抵押贷款和一般贷款占比分别为50%和20%,存在较高的资本占用率,造成金融机构放贷成本高、需求偏弱,且部分公司贷款利率甚至低于同期限的贷款利率。

以上所转载内容均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20@163.com,本人将予以删除。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