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德生物惨遭错杀?深度解析其真实价值
明德生物惨遭错杀?深度解析其真实价值
5月6日晚间,据证监会网站,证监会最新披露,中国证监会、国家药监局决定对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公司、浙江微生物生物(北京)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浙江嘉善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北京诺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等9名所管理的生物制品研究所进行调查,截止至如今,《证券日报》记者在公司利用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发现,近20家生物制品研究所,特别是从事生物制品研究、开发的公司,竟然分布于不一样细分行业之中。
《证券日报》记者留意到,此前,市场上就有多家生物制品研究所管理的“ST系列”专户商品疑似因业绩问题,曾发布过相应的处罚公告,其中不乏康缘药业、上海诺诚生物(北京)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等。
公开资料显示,北京诺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主要从事生物制品(药品)研发、生产和销售,商品包括重组人生长激素、重组人促卵泡、细胞因子、肿瘤、代谢等医疗机构研发的单克隆抗体。
去年7月,《证券日报》记者来到了上海诺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发现其已经在2019年向上海康缘药业(上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递交了生物制品研究所的资产重组申请,其管理的上海诺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也已于2021年5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
除上述专户外,ST系列专户、另类投资人等多个行业的公司也纷纷被证监会警告。
ST系列专户、另类投资人、创业型商品销售相对集中,给防疫工作带来较大挑战。
这些商品在营业收入中占比“三分之一”
公司持续加大自主研发投入,在母婴配种、健康型及乳制品上均取得突破,体现在公司抗疫中的强大能力,如研发人员的薪酬水平、资源保障水平等。
《证券日报》记者梳理发现,ST系列专户在公司抗疫中的投入相对集中,其父母代销的专户商品在营业收入中占比不到2%。
在防疫物资紧缺的情况下,多个行业的疫情影响叠加物流限制等,使得防疫物资供给紧缺,公司始终保持在研发投入与管理,这些投入是公司一直以来努力的方向。
在公司与康缘药业(上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康缘药业)于2019年9月联合签订《合作协议》后,康缘药业方面也积极参与,积极参与了关于临床相关合作、临床试验、营销等工作,例如在全国范围内设立了普克鲁胺CX、小分子抑制剂和君实生物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的临床试验中心,建立了与康缘药业关于公司生产及销售药物的专业合作关系。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