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读:股指期货松绑,释放哪些积极信号?
深度解读:股指期货松绑,释放哪些积极信号?
本轮松绑主要有四点原因:
其一,与当前存量资金入市不一样,本轮放松从2015年开始,“稳增长”目标下,监管层对增量资金的需求大增。过去三四年,利率下行趋势明显,为什么会选择这种放松的方式呢?
其二,在此次松绑过程中,“对于小微公司和民营公司来说,抽贷、减税降费、收费公路费等方面给予了进一步宽松的货币政策空间”,这一信号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中得到了体现。
其三,在当前宏观经济环境下,中国正处在一个重要的战略机遇期,经济整体增长韧性十足。作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作为基建投资的重要载体,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为今年稳增长提供坚实的基础。
其四,为了引导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我国正在积极改革扩大开放,实行改革开放。一方面,我国经济结构已经明显转变,金融领域出现了以银行为主的结构化资本金和票据融资为代表的新经济结构,这就意味着金融市场将进一步由银行体系向实体经济转变,进而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另外一个方面,金融市场有望发挥多赢作用,为金融市场服务实体经济提供更加稳定的金融环境。
总体来说,当前的松绑主要有三个主要的原因:首先,本轮宽松货币政策将于2019年3月至2020年5月结束,然后在2020年6月至2020年7月结束;其次,金融机构资金面会逐渐趋于紧张,货币政策将进一步宽松;第三,国内实体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市场对经济增长的预期也在增强。
第一,在宏观经济环境向好的前提下,货币政策很难有较强的“托底”效应,而2008年金融危机时期的降息虽然已结束,但是货币政策不会因此而改变。这主要是因为,虽然外部环境复杂严峻,但国内的货币政策不会有较大的下滑。在此背景下,国内货币政策的“托底”效应会更加明显,毕竟国内货币政策很难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
第二,货币政策不会出现大幅度的变化,从此保持政策平稳。一方面,国内经济结构已经出现了明显变化。2008年后,我国经济仍然是持续的增长,但从2010年开始,经济增速开始出现衰退。2008年后,经济增速开始出现衰退。从历史上看,货币政策会成为我国经济的“托底”效应。在国内经济增长速度和速度没有明显好转之前,货币政策只可以保持中性偏紧的状态,从此无法继续发挥宽松的货币政策,降低实体经济的贷款利率。
共有 0 条评论